媒体报道 | 天邦股份傅衍:非洲猪瘟下,育种需要加快做大做强的步伐!
非洲猪瘟对我国的养猪业是巨大的挑战,但同时推动了养猪业的转型升级,也加快了智能化养猪的步伐。那么目前中国的生猪育种面临着的是何种形势?2020年9月3~4日,2020中国猪业复产大会在湖南长沙隆华国际酒店隆重举行,会上天邦股份首席科学家傅衍教授作了题为《非瘟背景下猪的育种》的课题分享。
非洲猪瘟下,育种模式正加快转变
非洲猪瘟背景下,我国的育种更需要加快做大做强的步伐。傅衍表示,国内的生猪育种企业小而多,缺乏与跨国育种公司竞争的实力。 20多年前,国内育种领域多位专家在我国发起了联合育种,但是效果仍不理想。而与此同时,国外的种猪公司却兼并融合,越来越少,越做越专,以应对新技术的挑战。
非洲猪瘟的到来,促使小育种场退出,加快了大型育种公司的形成,致使我国猪的育种模式转变加快。联合育种向专业育种、一体化大公司的育种方式转变的时机已经成熟,大量的小育种场可定位为生产核心场。
在非洲猪瘟下,大型养猪企业更关注对商品猪的效益,在此追求下导致了价值育种,养殖企业减少了对生猪体型外貌等性状的选择,而更加关注其料重比、生长速度、PSY(及断奶仔猪重、均匀度)、MSY、产肉量等指标。
育种新技术加持,遗传进展加速发展
随着智能化养猪的推进,种猪企业也将更加重视新技术的应用,遗传进展将得到较快的提高。傅衍介绍到,目前,一些大数据育种、基因组评估技术、抗病及肉质育种、CT测定技术、基因组编辑技术以及多组学的分析等新技术,正在生猪育种中得到试验和应用。
数据的数量和质量是育种的关键,随着生产环节的智能化和数字化,为生猪育种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此外,傅衍建议要考虑基因与环境的互作,基因与环境的互作使得核心场表现优秀的个体在商品场表现并不一定好,所以生猪育种时需要评估商品场中杂交猪的性能。
此外,非洲猪瘟促使了更多的闭群生产及配种方案发生改变,傅衍表示闭群生产的持续的遗传改良可以通过优秀的公猪精液实现。同时,闭群生产更有利于维持理想的胎次结构,而这是猪群稳定的高性能的前提,母猪场应保持有54%左右的分娩母猪是在第3-6胎之间(性能最高的阶段),头胎母猪占22%,这是维持母猪群长期稳定和高的生产力的基础。
(来源:新牧网 / 龙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