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邦故事 | 第三期
张炳良 天邦股份首席智慧官
1968年生于太湖渔船上,号称太湖之子。有一句经典名言:小时候家里穷,只能吃点鱼和虾。
1989年从海洋大学淡水渔业专业毕业,在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工作,历任人事科副科长、科技处副处长、处长。
2000年加盟天邦,历任公司副总经理、董事、监事,曾任公司首任董秘。
2015年出任首席智慧官,负责智慧天邦项目建设。
莫教辛苦上层楼
张炳良
一、探亲列车
1997年我做了父亲,我的工作也从人事管理转到了科研项目管理,与我所学的专业接触更紧密了一些。听说老同事张邦辉在浙江余姚搞了个饲料厂,一直想去看看。
第二年的4月,应邦辉之邀,我第一次走进了天邦,看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2000年2月,我辞去公职正式加盟天邦,分管行政、人事等方面的工作,有时也协调内部生产。天邦开业三年已小具规模,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尽管产品还是甲鱼、鳗鱼饲料,但是已经开始进行全熟化饲料的生产与市场实践。
初创期的天邦,各部门管理人员主要是外地人,销售员几乎清一色外地人。公司在长元路租借了一幢民房,外地员工都住在那儿,开会时也会挤在那儿。后来,公司在厂区内盖了幢三层楼的综合楼,一楼食堂,二、三楼宿舍和会议室,条件有了大幅改善。
还记得那时在公司常住的老朋友,秋剑、国浩、杨勇、红松、晓斌、李莉等,能兴、长荣、老章、老高等也陆续加盟。我住二楼最东头一间带卫生间的标准间,后来能兴、长荣搬了进来。一间屋子住三个大男人,要知道,他俩可是在从上海五星级大酒店过来的。
在余姚,白天工作,晚上可能还是工作。工作之余,三五成群的会到长元路旁边的大排档搞个小聚餐,有时也会到阳明西路上的超市饭店弄个海鲜“豪华”大餐,小酌一杯以解思乡之情。开始是两三人,后来一桌都坐不下。
每个人都是公司的骨干,家里的顶梁柱。那时在外地,交通不便很难照应到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只好交给家里那位。好在我们那几位都是贤内助,对我们的工作非常支持和理解。
外地员工每月有4天集中调休的政策,但回家一趟依然不易。我们几位要北上,从余姚坐火车到上海6小时,到南京9小时,到蚌埠12个小时,下午5点后票也很难买到。我们常常上车后直接到餐车,花高价吃份饭,这算有了在餐车坐下的资格,运气好的话还能补到卧铺。一回生二回熟,我们和一些列车员混熟了,当然那份高价晚餐是省不了的。
天邦的发展,赶上了交通建设大发展。现在的交通与那时不可同日而语,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铁路速度越来越快。现在从余姚出发,不仅可以自己开车,坐高铁也非常方便,余姚到上海2小时,到南京3小时不到,那样的探亲列车再也不需要了。
二、酒精考验
我的酒量不大,第一次到天邦就喝多了。与同事小酌、同客户拼酒、被官员赏酒,一路走来也算酒精考验。
财务部戚经理是本地人,我们都喊他地主,因为每年春节过后上班的第一天,他都会邀请我们这些外地的到他家小聚,以尽地主之谊。平时碰到节假日,我们也偶而会窜到他家打个牙祭。
有一个夏天的星期日,戚经理来公司加班。到了中午,我们相约在长元路银行旁边的一个排档,点了几个小菜和啤酒。那次我们喝了很多,聊得更多,谈工作,也说生活。虽然我已经不记得当时说了什么,但愉快轻松的氛围至今难忘。
2004年9月底,我出任安徽天邦饲料公司总经理,安徽天邦的水产料市场主要分布在江苏和安徽。10月中旬走访江苏市场,一周5天,拜访了苏南苏北20多位经销商和养殖户,我竟然喝了9顿酒,而且状态还不错。
在那次市场走访过程中,我们在大丰剑东农场一养殖户打样得知,天邦料后期的表现特别优秀,鱼贩子非常愿意收购天邦养户的鲫鱼,而且可以比其他鲫鱼贵。回到公司后,我立即安排销售经理撰写了《一天长一钱》和《天邦鱼贵十分》两篇市场总结,及时进行宣传,为2015年市场销售增长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一次老板到射阳考察市场,中午邀请经销商和客户在当地镇上就餐。冷菜刚上餐桌,当地一位经销商非要与我一下干一盅,否则如何如何。那可是3两的杯,但我未作犹豫喝了。紧接着他又指使养殖户和我来第二下,虽一翻攻关后减半,最终还是倒下了。
相对而言,和同事、客户喝酒比较宽松,与官员就餐可不是那么轻松。好在现在有了八项规定,酒不怎么喝了,可事情不见得那么好办。
三、南国创业
2001年7月,我把第一次出国献给了越南,在那里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市场调查。2002年1月去越南参加过展览。
再次踏上越南的土地是2007年8月16日,公司决定投资越南,由我负责越南公司的筹建。2007年9月顺林加入了越南团队,开始产前销售。然而9月底顺林接到母亲病重的消息,连夜回国。当时他的越语还不行,急急忙忙叫上出租车,却不知道该怎么用越南语说机场,司机也不懂英语或日语(注:顺林的日语口语非常棒)。这时候,顺林急中生智作了一个飞机起飞的手势,司机马上明白。不久,顺林母亲的病情稳定下来,他告别母亲和刚学会走路的幼儿,回到越南与我一起战斗。
再后来,土建工程师、财务经理先后来到越南,我们聘请了翻译、司机,租了办公室和汽车,越南公司筹建团队算建立了。
在宏观政策上,越南对外资非常欢迎,但在业务办理上,具体经办人员并不像国内政府机构对投资者热情有加,而是非常冷漠。好事多磨,2008年1月16日我们终于拿到所在省的投资执照,越南公司正式成立。这期间,我们得到了在越南的朋友孔先生和狄先生的大力支持。
工程建设一波三折。初期的建设非常顺利,进度很快。很快就到了主车间地下室的建设,但越南的土建水平非常低,再加上正处于越南雨季,地坑遭遇了塌方。
更可怕的是,2008年上半年一场不期而遇的金融危机首先影响到越南等一些东南亚,短短几个月越南盾对美元的汇率下跌近30%。越南的建筑公司支撑不住了,要挟增加合同金额并耍赖停工。两个月工程建设陷于停顿状态,地坑里积满了水。整个雨季,筹建组全体成员一筹莫展,我们的心情如同雨水。
到了8月,越南盾汇率逐渐稳定了下来,在国内指示适当增加工程造价的情况,工程恢复了建设。完工移交前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越南的建筑公司企图不验收就要求支付工程款,不让我们进入施工现场。我们连忙赶到领事馆汇报情况,但领事馆认为此事为经济纠纷,并不愿出面,这让我们非常失望。当时正值临近春节,越南建筑公司的老板通过翻译威胁我们,不让我们离境。
春节过后,为了不耽误即将来临的产销旺季,我们无奈妥协,由越南监理公司出面进行初步验收并支付工程款,我们正式接管了工厂,开始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到了4月越南公司正式投产。此时,已过去20个月的时间,而相同工程建设,在国内最多6个月时间就能建成。
2009年10月我回国工作,顺林留下坚守。虽然我离开了越南,但毕竟亲自参与建设项目,对越南公司的经营情况格外关注。这几年越南公司的经营逐步走上正轨,让我感到欣慰。
四、智慧天邦
天邦的信息化工作在许多方面走在了同行的前面:
1998年,晓斌在Microsoft Access上开发了销售开票。
1999年,公司购置了数字投影仪和实物投影仪,用于会议和市场推广会。
2000年,能耿在开发了进销存网络版。
2001年,销售员全部配备笔记本电脑。
2002年,金蝶K/3供应链与财务系统上线,率先提议以Citrix终端软件代替其客户端,成为金蝶软件一段时间内K/3远程应用的标准解决方案。
2007年,用友NC5.02供应链与财务系统上线,后升级到NC5.7。
2008年,先后实施用过CRM、HR等系统,开发了易养商城和天猫旗舰店。
2010年2月,在天邦工作了十年后,因个人原因我暂时离开了天邦的主战场。
尽管游离于公司之外,但天邦年会每次都会参加,时刻关注公司的发展。五年里,天邦顺利完成了从单一饲料业务到饲料、疫苗和猪业的产业链协同的华丽转身。
2015年1月18日,公司年会如期在和县香泉湖召开。我惊讶地发现天邦的版图大了,理想更大,老板却瘦了。天邦立志于养3000万头猪的理想,一定需要信息化的强力支持,但天邦的信息化现状似乎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业务需求。春节过后,公司决定我出任首席智慧官,负责智慧天邦的项目建设工作。
所谓智慧天邦,即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思维与技术,以市场为导向,整合企业内外人才、资金、物流、信息等资源,推动线上线下业务的自然融合,促进企业、员工、合作伙伴协同发展的智能化企业平台,为打造千亿级天邦事业夯实基础。
我们提出分步实施,首先升级现有的供应链和财务核算平台,满足当前多业务板块的运营和核算的需求;其次打造各业务板块的专业软件系统,实现生产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最后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公司业务活动的全程数字化、网络化,达到公司与客户、公司与供应商的互动协同,并最终建成天邦新的运营体系。
团队建设方面,公司设立了信息中心,设运营管理、支持服务和应用开发等三个部门,各业务板块根据业务规模分别设立信息部或信息专员,信息化建设队伍由2014年底的5人扩展到现有的15人。
2015年公司上线了协同办公,2016年实施供应链与财务核算平台的升级、养猪生产管理系统、拾分味道生产加工系统。2017年1月将是非常关键的一个节点,供应链与财务核算将启用新的平台中,养猪生产管理系统也将投入使用。
在不久的将来,天邦的信息化系统一定能跟上公司前进的步伐,赶上时代的潮流,实现智慧天邦的梦想。
天邦二十年,我有幸参与其中。既有被厂区周边居民围攻、合作伙伴分手的尴尬时分,更有公司上市、产品被拥戴的辉煌时刻。
天邦二十年,从单一饲料业务升级转型到饲料、疫苗、猪业和食品全产业链,靠着创始人的坚守,创业团队的开拓进取和全体天邦人的努力!
天邦二十年,是凝聚天邦精神的二十年。下一个十年、二十年,天邦精神依然鼓舞着我们!不畏艰险,勇敢向前,豪情万丈,迎接未来!
- 上一篇: 天邦故事 | 第四期
- 下一篇: 天邦故事 | 第二期